推广生物燃料乙醇后 未来玉米消费增长空间到底多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燃料乙醇在咱们国家并不是新生事物。15年前,为了消化陈化粮、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燃料乙醇产业在我国应运而生。说白了,它曾经还是咱们消化多余玉米(1697, -7.00, -0.41%)的重要手段之一。用超期超标的玉米、废物秸秆等作为原料,产生清洁的汽油,部分解决目前困扰很多人的雾霾等问题,这就是十五部委日前发布的《实施方案》的基本逻辑。根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而按照《实施方案》操作,到2020年,乙醇汽油的使用就将基本覆盖全国。
玉米如何转化成燃料的?
玉米转化成酒精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全粒法,即玉米不需要经过处理,直接除去杂质,粉碎后就投料,称之为全粒法玉米制酒,附带生产出来的产品为DDG、DDS、DDGS。
第二种是湿法,玉米首先经过浸泡,然后像玉米生产淀粉一样,破碎除去皮,再分离胚芽、蛋白以获得粗淀粉浆,再生产酒精,这样就可以获得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玉米纤维以及DDG、DDS、DDGS。
第三种是干法,就是先把玉米湿润一下,不需用大量的温水浸泡,然后破碎筛选,去除部分玉米皮和玉米胚,用获得低脂肪的玉米淀粉来生产酒精,这样附带生产出来的是玉米油、玉米胚芽饼、纤维饲料以及DDG、DDS、DDGS。
未来玉米消费增长空间有多大?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在有力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政策性库存高企等问题,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可调节粮食供求,有效处置超期超标等粮食,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其中提出在保障粮食供应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处置霉变、重金属超标、超期储存粮食等,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据了解,燃料乙醇被认为是目前解决“问题粮食”的惟一途径。按照《“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燃料乙醇等新能源属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要达到1000万吨。
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我国每年产生的超期超标等粮食可支撑一定规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此外,国际市场玉米和木薯年贸易量达1.7亿吨,5%即可转化生物燃料乙醇近300万吨。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2000万吨,为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是处置超期超标等粮食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目前恰处在玉米大量过剩的状态。乐有华表示,国家战略需要时,可以加快转化超期超标粮食。如果供求紧张,主要用木薯等淀粉质的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形成一个良好的调控手段。
7月14日,黑龙江省粮食局和美国谷物协会在哈尔滨举办的“中美玉米燃料乙醇行业交流论”上,与会专家指出,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能够有效去玉米库存、平衡玉米供需,充当国内玉米供求的“调节器”和超期储存玉米的“消纳池”。
据卓创农业统计,近年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能占60%-70%,因此玉米燃料乙醇的产量在120-140万吨,因此消耗玉米的量在360-420万吨。如果按照汽油的消费量算,2016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在1.2亿吨左右,若是按照10%的燃料乙醇添加比例,燃料乙醇用量高达1200万吨,玉米的消费量在3600万吨,可见未来燃料乙醇玉米消费量增长空间巨大,玉米下游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明显变化,在饲料玉米消费增长空间放缓的情况下,深加工玉米消费有望扛起玉米去库存的大旗,中长期来看利好玉米市场。
更重要的是,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可以为大宗农产品建立长期、稳定、可控的加工转化渠道,提高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